東江是哪裏(東江從哪裏來到哪裏去)
- 编辑:逞怪披奇網 - 67東江是哪裏(東江從哪裏來到哪裏去)
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,既有李白的“黃河之水是怎樣上天入地,一去不複返的”,也有杜甫的“落葉如瀑,而我看長河總是滾滾向前”。還有一條河,在世人的眼中,靜靜地活了千年。
這是珠江,中國南方最大的水係。與黃河和長江不同,珠江屬於由西江、北江、東江和珠江三角洲組成的大型複合水係。
圖片|廣東省地圖(編號:GS(2019)3333)自然資源部
珠江串聯起來,形成一個廣闊的空間:西江的人們體驗到了它的壯美。它從雲貴高原奔流而下,蜿蜒曲折,一次次下降。貫穿兩廣兩千一百多公裏。北江的人們體驗了它的美麗。發源於南嶺山脈,粵北各縣環抱。東江的人們體驗了它的純淨和美麗。它從江西尋烏九波波山流出,在河源市匯入青山環繞的萬綠湖。
從上到下:西江、北江、東江、土衝創意
它還被串聯了很久,見證了千百年前南方的不毛之地,蛻變成一個燦爛繁榮的南方奇跡。
它連接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。聶耳,來自珠江源頭,以一曲《義勇軍進行曲》奏響了序曲,誕生在珠江口邊上的冼星海,再以一曲《中國狂想曲》把中華民族的解放曆史推向了高潮。
我爬到了頂端。我縱覽全球,浩瀚的江河一去不複返,於是我們將踏上開放包容的珠江文明之旅。
01.三龍吐珠,八門入海
兩億年前,珠江各大水係原本都是單獨入海,互不相連。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,流水反複侵蝕衝刷,造就了無數的喀斯特地貌(也就是今天的喀斯特地貌),穿山越嶺,連接明暗河流,形成了今天獨具風格的珠江流域。
圖|中國主要江河湖泊分布圖(部分截圖)自然資源部
珠江最初是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裏長的一段水道,的名字,因為它流經著名的海珠島(石頭)。關於後來才逐漸成為西、北、東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。:珠江的名字有一個美麗的傳說
大約2000年前,一位波斯商人花重金買下了陽方寶球,南越國王趙佗視之為國之寶,準備帶回中國。在這條曾經有2000多米寬的河上,他拿出了圓球,玩了起來。當時狂風大作,白浪洶湧,商人暈頭轉向之際,寶珠墜入河中,化為圓形巨石,成為後來的海珠石。
真正的海珠石是珠江航道中的巨型礁島,又稱海珠島。到了宋代,石頭還在河中央,後來由於衝積的河流泥沙,逐漸與珠江北岸的土地相連。
圖片|蔣敬薑妍西路圖寵創意
珠江從各種源頭流下,洞穴、石林、瀑布星羅棋布,景觀格外妖嬈。珠江像一條絲帶,連接著沿途無數名山、秀水、奇峰、異洞。
三條河中,西江最長,西江幹流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名稱:上段叫南盤江,匯北盤江後叫紅水河;進入回流江中遊後,稱為錢江;惠裕江之後,稱為蔣勳;直到五洲遇到桂江才叫西江。
圖片|貴州南北盤江流域風光和蟲子的創意
由於斷層多,落差大,南北盤江流域形成了許多巨大的瀑布,如貴州的黃果樹瀑布和雲南的大疊水瀑布。其中,黃果樹瀑布是中國最大的瀑布,寬20多米,高五六十米。瀑布位於北盤江支流大浜河上。洶湧的白水河從懸崖上傾瀉而下,衝天而起,鮮血直流
|貴州黃果樹瀑布 ⷠ圖蟲創意柳江流域分布著不少石灰岩,所以多峰林和溶洞。這種天然洞穴為古代原始人的棲身之所。1958年,在柳江通天岩內曾發現“柳江人”化石,它的時代和北京周口店“山頂洞人”的化石相當(距今約五萬年前)。
桂江在興安縣境有一條支流和湘江上源非常接近,而且其間分水嶺較低。兩千多前的秦朝,勞動人民利用這個有利地形,開鑿了一條運河——靈渠,把湘桂兩江聯係了起來,迄今仍是珠江和長江兩流域間唯一的運河。桂江的水源有一部分是從湘江分離出來,因此久有“湘漓同源”之說(桂江上遊有漓江之稱)。
圖片|桂林靈渠 ⷠ圖蟲創意
桂江上遊最大的城市是號稱“山水甲天下”的桂林,離立峰林拔地而起,各峰形態萬千,像駱駝、象鼻、玉筍、翠屏,比擬不盡。在獨秀峰上俯視全城,流水伴著青山,悠悠地旋繞過市區,真可謂“千山環野立,一水抱城流”。
由桂林到陽朔,沿漓江兩岸的八九十公裏間,森壁回峰,水清沙白,江隨山轉,景色更奇,以至於又有了一種說法: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陽朔山水甲桂林”。
圖片|桂林山水 ⷠ圖蟲創意
由於流域內石灰岩遍布,桂江河水特別清澈,含沙量比紅水河要小得多。因而,當桂江在梧州匯入西江的時候,一清一濁,經久不混,有“鴛鴦江”之稱。
作為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之一,肇慶除了“嶺南第一奇觀”七星岩和鼎湖山,還有頂有名的老古董“土特產”——端硯。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,就是用羚羊峽中的石塊製成的硯台,磨墨不易幹,質剛而柔,按之如小兒肌膚,且有叩木之聲。肇慶古稱端州,因之得名。
圖片|肇慶鼎湖山 ⷠ圖蟲創意
三江之中的北江,幹支流均發源於南嶺山地,南嶺是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之間的分水嶺。北江一帶向來是廣東最重要的林區,從高空望去,多數山嶺都被樹木所覆蓋,仿佛綠色的大海中起伏著巨浪。
“綠葉”叢中是豔麗的“紅花”。北江流域內有不少由紅色砂岩和頁岩構成的紅色盆地,如南雄盆地、仁化盆地等。紅砂岩為流水切割後常形成陡峭的山峰,這種地形以仁化丹霞山最為典型,因而稱為“丹霞地形”。色丹如霞,壁立如削,令人歎為觀止。
圖片|丹霞山 ⷠ圖蟲創意
北江流域同樣存在著古人類的蹤跡,人們在韶關市南十餘公裏的馬壩石灰岩洞中,發現了“馬壩人”化石。它的時代晚於北京人,但比柳江人早。
東江在整個珠江流域的最東部,三江中流程最短,幹流僅為西江的四分之一左右,卻幾乎自成一局。東江流域最著名的高山是羅浮山,山跨博羅和增城,號稱四百餘峰,又被稱為“嶺南第一山”。飛雲頂是羅浮山的最高峰,這裏距海不過一百多公裏,雲開霧散的清晨,可以觀看到海上日出奇景。
圖片|羅浮山 ⷠ圖蟲創意
三江在出南海時互相接近匯合,形成河網紛雜、縱橫交錯的珠江三角洲。由於水網密集,縱橫交錯,方向莫辨,僅出海口就有8個,分布在廣東省境內6個市縣,被形象地描繪為“三龍吐珠,八門入海”。
八門入海示意圖(虎門、蕉門、洪奇門、橫門、磨刀門、雞鳴門、虎跳門、崖門)
其中,虎門形勢險要,是我國大陸南方通海的重要門戶。清代,林則徐在虎門銷毀了販運到廣州的鴉片,廣東軍民在這裏同英國侵略軍展開血戰,中國近代史在此寫下不朽的一頁。
02.大河古風,歲月如歌
盤古開天地,舜帝南巡,珠江流域遍地是傳說。“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之位焉,是為帝舜”。蒼梧之野,相傳是舜帝殫精竭慮,為珠江蒼生獻身之地。
然而,五嶺逶迤,林莽蒼茫,自古就是嶺南與中原交往的屏障。直至公元前219年,秦始皇兵分五路,揮戈直指嶺南,珠江流域成為了帝國疆域的一部分。
圖片|航拍珠江 · 圖蟲創意
秦始皇發兵50萬,過五嶺,經靈渠,直撲嶺南。這50萬大軍中,有一個來自河北的小夥子,十幾年後,他由一個小小的尉官成為封疆大吏、一國之主。他就是南越國的開國君主——趙佗。
趙佗在當時有著極好的口碑,他從中原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,史稱“趙佗王南越,稍以詩禮化其俗”,嶺南“化風日興”,“學校漸弘”,珠江流域出現了曆史上的空前進步。
趙佗建立的南越國,定都番禺(今廣州),曆時93年。作為國都,番禺反映了南越國燦爛的城市文化,三國時期,交、廣二州分治,番禺為廣州治,廣州由此得名。
圖片|玉衣(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) ⷠ圖蟲創意
中原文化對嶺南的影響是長期積累的結果。珠江水係的先民也早就明白“山性使人塞,水性使人通”的道理,為中華文明創造了無數跨時代的曆史貢獻。
正因為如此,珠江流域誕生了曆史上獨樹一幟的禪宗大師惠能。惠能以佛教世俗化、務實化為思想精髓,在中國曆史上建立起南宗學派,成為嶺南,乃至全國的重要思想家和哲學家。現供奉六祖真身的曲江南華寺,也早被列為全國重點寺廟。
圖片|南華寺 ⷠ圖蟲創意
珠江古代文化的遺產,正穿越曆史走廊奔向大海。盛唐的廣州通海夷道,就是從廣州珠江口出發,溝通亞、非、歐的“海上絲綢之路”遠洋航線。16世紀以前,它是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,代表著主要以珠江流域為腹地的南海航運,是海上絲綢之路興盛的起源。
自隋唐時期,大運河開通,不僅完善了內河航運技術,也使得珠三角水係通過北江-南嶺-贛江-鄱陽湖-長江進入全國運河聯運係統。
圖片|南海一號博物館內展品 ⷠ圖蟲創意
古人對南嶺山路大庾嶺道的修繕,更使得這條粵北通道運力大增。一北一南,內外兼下,使得廣州成為了一座貿易大都會,亦是珠江流域上最古老的明珠。兩千年來,這座自信而開放的城市始終麵向八方,驚豔世界。
03.山水有情,江山多嬌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珠江水養育了八方人,以其特有的文化內涵豐富了珠江流域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話題——移民。
在距珠江源頭馬雄山,不足10公裏的鬆林村,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踏訪珠江源,並住在這裏。全村11000多人,竟有著100多個姓氏,而自秦始皇50萬大軍沿著這條五尺棧道踏進西南邊陲時,中原將士的忠魂就已融進了彩雲之南的紅土地裏。
圖片|勝境關 ⷠ攝圖網
生活在雲貴交界處勝境關的村民,則全部是明清將士的後代,他們仍然保留著祖先遺留下的生活習俗和傳統服飾,在今天被稱作“屯堡人”。雲貴兩省的少數民族,許多是外地移民的後裔,珠江上遊優越的自然條件,成為他們理想的家園。
珠江中下遊兩廣地區的移民,更是長盛不衰。珠璣巷位於廣東韶關南雄市內,自唐宋元的數百年間,來自北方中原地區的先民們,大多要經此進入嶺南腹地。因而,梅嶺古道上的這處風景,便成了中原文化與南越文化的交匯地,也是北方移民心中的聖地。
圖片|珠璣巷 ⷠ圖蟲創意
自上世紀80年代,移民的話題在富有移民傳統的珠江流域,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。這裏是中國的南大門,曆史上多次扮演著中國與外部世界溝通的橋梁和窗口。一位老人獨具慧眼,將這裏圈定為新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,由此,中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浪潮,又一次選擇了珠江三角洲。
圖片|深圳 ⷠ攝圖網
和廣州不一樣,深圳完全就是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,其移民指數高達90%以上,原來的本地居民占比不到一成,還有大量外來務工人員,他們對深圳的發展來說,更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。
04.經濟騰飛,源遠流長
每年初春,當北國還是冰天雪地之時,珠江上遊的曲靖羅平壩子裏20萬畝油菜花已是花浪滾滾、金黃一片,與點綴於花海之中的岩溶小山峰構成了一道奇麗的風景。在過去,這不過是窮山溝裏最普通的油料農作物而已,但是自從聰明的羅平人辦起了油菜花旅遊節,“藏在深閨人未識”的油菜花就一朝變成了“集萬千寵愛於一身”的旅遊觀光點。
圖片|羅平油菜花 ⷠ攝圖網
珠江上遊另一側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,初春的日子裏,映入人眼簾的不是油菜花浪,而是仿若高聳入雲的梯田。哈尼族有名的節日叫祭龍節,是為了求取全年風調雨順、村寨平安。祭龍節惹得遊客慕名而來,那天的長龍宴最長可延續幾裏地遠。
圖片|哈尼梯田 ⷠ圖蟲創意
如果說珠江上遊是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姿多彩的節日文化優勢,打響旅遊經濟牌子的話,那麽,在下遊的珠江三角洲,則是憑借毗鄰港澳、靠近大海的地理優勢,和製造業、服務業雄厚的實力,創造了市場,加速了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,拓展更廣闊的經濟發展領域。
位於珠江最大出海口的虎門,180年前是林則徐銷煙禦敵的名鎮,如今是全國“四大時裝市場”和服裝批發中心之一,以及珠三角地區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。
圖片|東莞虎門 ⷠ圖蟲創意
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的東側,有個小島,六千多年前就有人居住,它自古以來就是珠江出海航線的交通要衝,後來更發展成為萬商雲集、蜚聲世界的現代化海港城市,它叫香港。
入海口的西側也有個小島,因西江的泥沙堆積形成。在帆船時代,它把珠江水係和外洋連成一個整體,不僅是珠江流域乃至全國外貿商品的集散地,也是東西方貿易的中繼站,它叫澳門。
香港和澳門是珠江流域的最後兩個城市,它們猶如珠江的兩個門戶,更像鑲嵌在珠江口外的兩顆耀眼的明珠。粵、港、澳三地山水相連,唇齒相依,地理和人文的匯聚,粵港澳大灣區的倡建,更為整個珠江流域,乃至華夏文明錦上添花。
圖片|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圖(審圖號:GS(2019)4343號) ⷠ自然資源部
珠江文明的開放和兼容,在西電東送工程中亦有所表現。南盤江上天生橋一級電站的右側有座大型雕塑,雕塑中四隻巨手緊緊抱在一起。這是國內第一家多方投資、采取股份製形式的大型水電站,建設規模當時居亞洲第一、世界第二,不啻為西部大開發中東西部合作的典範。前有南水北調,後有西電東送,共同譜寫了一章人類改造自然、利用自然的神話。
1998年8月28日,北江幹流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截流成功,此後,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,將北江下遊50年一遇的洪水防禦標準提高到了10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,為下遊廣州及珠三角州地區提供更為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,也為粵北地區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圖片|飛來峽大壩 ⷠ圖蟲創意
西電東送工程和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,為珠江水利史上留下輝煌一筆,而珠江為香港和澳門的供水工程則是血濃於水的真情再現。
上個世紀,香港的淡水供應一直是香港人心頭的一個結,供水緊張的時候,不單單限時供水,還得靠輪船到珠三角地區拉水補充。後來,香港人的用水困難驚動了北京,東江深圳供水工程和東深引水生物消化工程相繼建成。目前香港用水的70-80%,深圳用水的50%以上,東莞沿線8鎮用水的80%左右,都來自於東深供水工程。
圖片|香港 ⷠ攝圖網
然而,人口不斷增加,城市化進程加快,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開發強度加大,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生態的受損和水質的汙染。在建設現代化社會的同時,珠江兒女不願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。
人們不斷在探索中尋求最優解,現在或許有了一個初步的答案: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。
珠江源頭的石壁上,落有四省的寄語,其中,廣東省刻的是“飲水思源”。幾十年間珠江源的保護,早已誕生了數不清的感人故事,東江的水質能始終保持Ⅰ、Ⅱ類水的良好水平,與上遊地區的水土涵養分不開,也與中遊地區的生態保護分不開。
除了中上遊的努力,廣州也曾在千禧年交際之時,持續多年開展河湧汙水整治,還珠江本應有的麵目。
圖片|珠江源 · 圖蟲創意
中山市崖口村的村民也用自己的行動做出了回答。崖口村位於珠江八門入海之一的橫門入海口,這裏的海岸線上有一片保護完好的紅樹林。為了保護這片原始的生態,他們頂住了萬千誘惑,把“保護紅樹林”寫進鄉規民約,為保護珠江站好了最後一道崗。
這條千百年來靜默無言的河流,依舊滔滔向東流,無論是其巨大的流量,還是文化的重量,都不遜色於黃河、長江。
珠江,從多情的雲南紅土地走來,跨上貴州青青的苗嶺,漂過廣西如畫的壯鄉,走進廣東的車水馬龍,注入香港、澳門的不夜燈火,一直衝向太平洋,去追逐大海的浪,吹拂大洋的風,實現南國兒女的宏願。
圖片|珠江 · 圖蟲創意
... 完 ...
參考資料
1、勞鴻鍇、黃慰汕主編:《祝福珠江》,中山大學出版社,2007年
2、譚元亨:《珠江文化之旅》,羊城晚報出版社,2015年
3、徐俊鳴:《珠江》,中國青年出版社,1965年
4、黃震、陳侃言:《古蒼梧地望與珠江(嶺南)文化源頭探析》,《社會科學家》,2013-04-25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